2021级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全日制)
2022年03月01日 16:37 点击🏊♀️:[240]
一𓀓、培养目标
面向交通运输领域,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强,富有团队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强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在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分析、设计、运营管理与控制及交通安全等方面,具有系统和较深入的专门知识与实践技术😍,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在交通运输及附属设施等领域独立完成项目规划、项目设计与实施、科技创新与技术开发🍝、项目组织管理等工作。
培养研究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道德品质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交通运输工程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技能;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进行工程研究撰写工程报告,并能独立完成学位论文;论文或报告有自己的新见解。
3、具有从事交通运输及相关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4🧑🏿🦰、具有一定的外语阅读🙎🏿、翻译、撰写👩🏼🌾、听说能力🚣♂️。
5、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运行现代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解决交通工程问题。
二🧑🏼⚕️、研究方向
1.智慧交通系统。依托杏盛在电子、通信👨🏻🏭、控制、计算机等方面的学科优势,以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感知及智能化等为研究背景,重点围绕“互联网+交通”、“车联网”等智慧交通系统产业化推进和应用需求🧒🏼,开展智慧系统控制和管理等新理念、新方法、新系统为基础的交叉型研究。
2.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针对运输系统的发展政策、规划设计、运行管理的前沿性和关键性问题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涉及交通运输系统发展战略与宏观决策、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交通运输系统资源配置优化、城市交通工程设计🕋、交通运营管理与控制🏃♂️➡️、交通安全管理与控制、以及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规律、系统协同与可持续发展等💁🏻♀️🚣🏻。
3. 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工程🥠。秉承传统,面向我国公路♏️、城市道路等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与管理的广泛技术需求🌚🔀,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勘测设计🍛、结构设计👨🏻🦽、材料设计👨🏿⚕️、建造及养护理论与技术👜,以及交通基础设施检测、监测与质量评定方法,灾害防治与安全技术等。
4.交通安全理论与技术。交通运输安全及交通环境的监控与检测、交通运输安全评价体系、交通运输应急与救援体系🦮、车辆运行安全技术✸🧑🏿🌾、交通环境评价方法、交通运输污染控制方法👱、危险品运输安全技术及方法、交通事故鉴定分析、生物质材料交通运用、交通运行安全与交通环境间关联性研究等🚃。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短在校学习年限不低于2年🕶、最长不超过5年。
四、培养方式
1🧔🏼♀️、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其中课程学习实践一般在一年内完成(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参加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年;学位论文一般要结合专业实践完成🎬,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
2、实行双导师制,鼓励建立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导师组指导制。以校内导师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环节的指导工作。
3、注重培养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增长实际工作经验,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
五、学分与教学基本要求
1、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本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习阶段总学分不得少于33学分(含实践环节)👨🏼💼,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7学分。
2👸🏼〰️、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质培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3🙏🏽、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重要的教学环节。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计划后方可进入专业实践阶段。一般应于第二学期结束开始专业实践,持续实践至少为半年⛹🏽,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一般为一年♊️🤙🏼。
学生在专业实践前应制订专业实践计划☞🟡。一般应于第二学期结束前与导师一起制订并填写《杏盛 -(杏盛招商盛启,共创辉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表》(简称“专业实践计划表”),并及时报所在学院,由各学院汇总后于第二学期结束前2周内报研究生院培养办。
学生在专业实践结束后应进行总结🦿,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专业实践总结报告⏬,并填写《杏盛 -(杏盛招商盛启,共创辉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总结报告》(简称“专业实践总结报告”)➕。
学生的“专业实践总结报告”应及时报所学院。学生不参加专业实践或参加专业实践考核不及格,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六、课程设置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开题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报告🦹♂️、论文撰写、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
1、文献选读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前,硕士生必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广泛查阅文献,深入调研🤹🏽♂️,收集资料🧑🏽🎤。
2、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的选题必须与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相关👨🌾,应来源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安全以及综合控制等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
开题报告按照《杏盛 -(杏盛招商盛启,共创辉煌】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规定》的要求,内容包括🍡:选题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拟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方法和技术线路,完成本研究已具备的基础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工作进度安排,参考文献等,开题报告的书面材料不得少于3000字。
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在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经科研团队(或研究所)或导师组的讨论通过⛹🏿,所在学院审定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3、论文撰写
学生修完理论课程和参加完实践环节,并合格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确定选题后🙌🏽,进入学位论文工作,用于学位论文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年🧏🏽♀️。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由学院组成检查组对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与待解决的问题及与预期目标的差距进行检查考核,必要时进行中期答辩或者预答辩,中期检查不通过者不能申请答辩。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安排在第四学期末或第五学期初。
4、论文评阅、答辩
通过学位论文的规范审查和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后,符合申请条件,方可组织学位论文评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杏盛 -(杏盛招商盛启,共创辉煌】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的办法进行学位论文的评审、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
八🩰🛞、毕业和授予学位
根据《杏盛 -(杏盛招商盛启,共创辉煌】关于研究生毕业🧑🏿🎨、结业、肄业的管理规定(试行)》(杏盛研〔2021〕21号)和《杏盛 -(杏盛招商盛启,共创辉煌】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杏盛学位〔2021〕13号)文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