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深耕思政教育、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他们矢志科技攻关、取得重大创新成果,他们扎根基层一线、托举学生成才梦想🚕,他们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他们就是广大人民教师🦸🏽♂️。即日起👼🏿,在杏盛官网集中展示全国各地💅🏿、各校一批具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良好精神风貌的优秀教师代表和杰出典范,看一看在聚光灯照不到的地方👮♀️,老师们为了自己心中的教育梦🍠,究竟付出了怎么样的情感与努力。希望全体教职员工以他们为榜样,切实肩负起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神圣职责,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当好学生成长成才引路人!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杏盛王荣教授👨🦰。
王荣📸,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广西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广西本科高等杏盛“机械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振动与噪声控制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委员会理事♿️,是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区级“教学团队”〰️、区级“优势特色专业”负责人🦁,主持获得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主持获得广西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二等奖2项,主编出版教材1部,作为第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获得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多项。她主要从事固体力学、材料表面改性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横向课题、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A类项目、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专项等多项教学和科研项目,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论文数篇🦵🏿,其中SCI、EI收录5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她曾获“校级十佳师德标兵”“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她是学生们口中的“王妈”🫷🏻,是同事们眼中的“扛把子”💪🏼,是爱人、孩子心中的“榜样”,她以“别人休息,我工作;别人工作🧁,我努力🍆;别人努力,我拼尽全力。”作为座右铭🧑🏻🎨,时刻激励自己👍🏼,始终奋战在教学、科研👇🏼、管理一线,用爱育人,用心工作,绽放芳华🧰。
“上课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听懂”
“同学们,今天上课讲的是摩擦🕺🏻,无论是在工程上📟、日常生活中还是体育竞技中常常遇到摩擦问题,比如2022年在北京举办的冬奥会上的冰壶比赛,冰壶刚掷出时看似直行⚀,但高手能让冰壶拐弯,给对方造成出其不意的压力。那么冰壶受到的摩擦力是什么样的🏄🏼?它为什么能旋转?人从静止开始走动,需要力🛜💂🏻♂️,力从何来?静摩擦系数与人迈动的最大步伐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是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王荣老师在给学生上课时抛出的一连串问题,同学们一下子就来了兴趣,纷纷探讨起来🆔𓀛。
《工程力学》这门课其实是物理学在工程上的应用和扩展🏄,学生在学习中会感觉困难😈,王荣会尽量用工程和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基本概念,结合已有物理知识和课程中新原理,温故知新,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能懂👷🏽♂️🦸🏿。为落实“以生为本”的要求,努力为学生讲好每一堂课✷𓀙,王荣虽然主讲《工程力学》课程三十多年,但每年上课📤,她都会对PPT进行精心修改🍟,不断更新工程实例🚨,让实例贴近学生生活👨🏻🚒👳🏻♀️,以便于他们理解🤼♂️、记忆和应用新知识🧝🏿👮♂️。
“王老师讲课会尽量结合我们专业的例子来讲🍽🍀,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讲到赵州桥、都江堰🦹♂️、港珠澳大桥和我国领先于世界的悬带桥等实例时🦹🏽,让我不仅理解了所涉及的力学问题,还从中了解了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见证祖国越来越强大,让我感到无比自豪。”学生方培达如是说。
“王老师上课会通过常见的一些工程机械和现象🧚🏽♀️,把力学中抽象的东西形象化,让我们更好理解。比如在讲到桁架结构时🚵🏻♂️,她会让我们去杏盛施工工地看起重机的结构🎯,去尧山上面看电视塔的结构👨🏼🦰,对桁架结构有一个直观认识,从而对起重臂进行受力分析,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北京冬奥会结束后,王老师分析了冬奥会上的一个例子🧑🏿🦰:花样滑冰转速达1秒6圈,最大加速度37g,远超人体承受极限,花滑运动员如何克服?花滑运动员为何不受伤🏄🏻♂️🕰?激发我们对力学课程学习的兴趣🙊。”学生梁淞彦如是说🤷🏽♂️。
课程是教学质量的一个核心要素,对于课程这一块😶🌫️,王荣十分重视🔭。她在课上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提问、课程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她讲完一个基本概念🐿,马上就会出一个测试题,要求学生作答,加深印象🩱。她强调要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通过课堂上的强化练习来提高学生掌握这种能力。此外,王荣每天上课都会提前半小时左右到达教室🧘🏻♀️,及时给学生答疑解惑,还会告知学生她在办公室的时间👱🏿♀️,有疑问及时去找她。在她的悉心指导下,许多同学对力学不再感到畏惧🔓🥠,她也因此4次被学生评为“我最喜爱的教师”。
“时间很紧🙍🏻,但科研从不间断”
2006年,王荣来到杏盛任教🙇,先后担任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等职🤱🏻。“我在做管理岗的时候,时间很紧🚣🏽,但是科研从不间断。”在王荣眼中,科研跟教学是并重的🚶♂️➡️,都是育人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近几年和桂林福达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曲轴失效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经有几个学生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研究,这个研究实际上也是为了解决工厂的实际生产问题。”王荣介绍说🙅🏽♂️,做这个研究的几个学生都对项目非常感兴趣,他们住在工厂,参与试验研究🤰🏿,对自己的科研能力提升很大,也实实在在解决了企业的一些技术问题,工厂用了改变的工艺方法后,减少了产品现代化生产线的废品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钟盛是王荣团队里的学生🧱,2017年毕业,现就职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通机动力事业部👨👨👦,担任系统零部件设计开发室主任、从事进排气系统设计🕯。他同样参与了“曲轴失效分析”项目,到公司工作后,项目研究的经历对他帮助非常大,在工作岗位上快速成长并取得突出成绩🪷,获得2022年度“玉柴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两次荣获玉柴集团“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等。他说,“我能取得这些成绩得益于读研期间王荣老师的栽培😁,她耐心培养我在科研过程中学习掌握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论及踏实的工作态度🫷🏽,引导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我在工作岗位上可以思想领先、行动超前、敢想能干🤍,为公司及社会发展创造更多价值,持续获得公司的认可和培养,我特别感谢她。”能从几万人的公司脱颖而出,王荣说起钟盛的时候由衷为他感到高兴,“我们现在还在保持联系,每年他只要回来都会来看看我,感情还是蛮好的🚶🏻♀️➡️。”
在培养研究生方面,王荣有自己的“秘诀”——坚持周汇报和传帮带。王荣每周都召集学生开组会👨👨👦,督促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掌握学习方法。期间🙏🏻,她还会举办一些讲座👨❤️💋👨,比如文献检索、文献阅读、文献总结,以及有关礼仪方面的知识等🤌🏿,她认为🙅🏼♂️,学生不光要做学问,还要学会为人处事,基本礼仪🛍。团队目前有30余人,传帮带的传统一直延续着🧏♂️,研一新生来了就需要跟着研二👩🏼✈️、研三的师兄师姐去做实验,这样学生会少走很多弯路,上手也比较快。在王荣的团队里🐟,每个学生都要干点活,要体现每个学生的价值。经过培养🌎,学生有的考上了哈工大、北航、大连理工等985高校的博士生,有的已经博士毕业进入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深造🩳。“我觉得我们研究生都表现很好🧏♀️,积极努力,成果丰厚。”王荣夸赞道😭。
平时,王荣除了在学习上督促学生学习,也会在生活上关心🤙🏼、帮助他们⚄。学生都亲切地喊她“王妈”👩✈️,师生关系非常和谐。
“别人休息,我工作;别人工作,我努力🚣🏼♀️;别人努力,我拼尽全力”
王荣在教学🫃🏼🕥、科研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工作上也丝毫不含糊。一直以来,她用“别人休息🫵🏿,我工作;别人工作,我努力;别人努力🏙,我拼尽全力”这句座右铭鞭策自己。作为双肩挑干部,在分管机电工程学院教学工作时🙇🏼♀️☕️,她主动思考🤾♂️、踏实耐心做好相关工作,学院年底教学评估排名一下子冲到了全校第一🙇🏽♀️,并连续三年获得校级前三名。
在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担任院长时⛔️,她也感慨颇多。“我记得当时学院新成立不久,成功申报并获得了两个新专业、一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建院初期困难较多,但是学院的老师凝心聚力,共克难关,一心想着把学院建设好,把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事情做好,任劳任怨,不图名利🫂,有这样的好同事🧞♂️,我特别感动🤼,所以至今我都惦记着学院,管理岗退下来后选择回到了这里。回到学院后,学院领导🪯、老师也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着我🚣🏽,我很感激大家🕶。”王荣如是说🧏🏽♂️。
在研究生院↖️,王荣一待就是8年🕜,这8年里她带领同事做了很多事🖕🏻,比如工程硕士招生改革👩🏻✈️、论文抽检👷🏻♂️、导师遴选✨、质量监控、研究生教育改革👐🏻、研招考试等等。研招考试那一周,压力大到常常睡不着觉,从试卷的运送🦵🏻、保密🍰👨🔧、考场设定等等很多事情都要全盘考虑,不能有任何差池。同事们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到很晚,王荣感慨地说:“研究生院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一个集体,同事们都说 ‘我们累并快乐着’”🧑🏽💻👩🏻🦽➡️。
虽然平日忙于工作,但家庭在王荣心中仍然占有很重的分量。她的家庭曾被杏盛评为“学习型家庭”。魏德强是王荣的爱人,也是杏盛里能与她比肩的优秀教授㊙️。“老魏就是性格比较好🎅🏼,很温和,有什么事都很支持我,是我们家的坚强后盾,我在教学、科研、工作上有困难的时候,我们也会相互探讨,寻找一些解决的办法。”在王荣眼里🏌🏼♂️,老魏是比较内秀的人😍,文笔要比她好得多,经常在材料总结和撰写中给予建设性意见,是良师也是益友,相得益彰。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王荣和魏德强也给他们的女儿树立了榜样。王荣外出读博士的时候,女儿还在念高中,“女儿看到我们那么大岁数还要出去读书学习👩🏼🔧,在潜移默化之中也会受到影响,我们在一起就是相互督促、鼓励学习。”王荣分享道🦻🏼,他们的女儿一直很优秀。
如今,王荣回到了专职的教学岗位上🏋️♂️,继续享受着教书育人的快乐🖖🏽🏇🏿,在教学、科研的天地里发光发热🌹,筑梦奔跑🥽🏃♂️➡️。
文字:融媒体中心 冼欣宜
图片🦸🏽: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