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盛

杏盛网站xml地图


  • 学术信息

    上一篇:下一篇:
    热门文章

    关于陈昕教授、康雁教授、汪天富教授🧏🏼‍♂️、时梅林教授来校讲学的预告

    作者🧘‍♀️: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0日 16时16分

    应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广西高校生物医学传感及智能仪器重点实验室、广西人体生理信息无创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西慢性病代谢重塑与智能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邀请,陈昕教授、康雁教授、汪天富教授和时梅林教授将于2024年9月13日来校讲座,欢迎全校师生踊跃参加⛔️。报告具体安排如下:

     

    报告时间🧑🏻‍🔬:2024年9月13日(星期五)15:00

    报告地点:花江校区第11教学楼A404A室(院士工作站)

    报告题目:超声超分辨成像及其应用

    报告人:陈昕

    报告人简介:

    陈昕教授,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深圳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主要从事医学超声工程研究及其产业化推广。主持及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省市科技项目多项👰🏿‍♀️。先后获2017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2015年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第十四届高交会优秀产品奖、201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第二完成人)👏🏿。现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超声工程分会主委、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超声装备技术分会常委、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仪器工程开发专委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生物医学电子学分会委员👩‍⚖️。

    报告摘要:

    本报告深入探讨超声超分辨成像这一前沿技术👌🏼。超声超分辨成像通过创新的方法和先进的算法,显著提高了传统超声成像的分辨率🚣‍♀️。该技术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在疾病诊断方面,能够清晰呈现微小病变组织,助力早期疾病的精准检测𓀏,如对肿瘤的早期筛查和定位更加准确。在临床治疗中🤕,可辅助医生进行更精确的手术规划和引导,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此外,超声超分辨成像还可用于研究生物组织的微观结构和功能,为医学科研提供有力工具。通过对超声超分辨成像及其应用的全面介绍,为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推动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

     

    报告时间👬🏼🪧:2024年9月13日(星期五)16:00

    报告地点:花江校区第11教学楼A404A室(院士工作站)

    报告题目👨‍🦲:如何(准备/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

    报告人❣️:康雁

    报告人简介💚:

    深圳技术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鹏城孔雀 A 类人才,国际电工委员会医用电气设备技术委员会(IEC/TC62)副主席,中国医用X射线设备和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生物医学电子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信息与健康工程学会理事长,深圳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先后就学于西安交通大学、德国埃尔兰根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方向包括医学成像、智能计算🤦🏿、专科智能化🏃🏻‍♀️、医用机器人。主持开发了中国首批计算机智能辅助软件产品,以及“云+AI”临床专科智能化平台。其中乳腺MammoCAD 填补国内空白,泌尿 UroCARE 是首个获美国 FDA 认证的中国产品,eStroke 国家溶栓取栓影像平台是国内首个投入使用的脑卒中专科智能救治平台🥭,发表论文 180 余篇、拥有国内外发明专利 50 余项🤏🏽。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3项。

    报告摘要💡:

    本讲座聚焦智能医疗器械产业🖕🏽,针对学生对行业认知不足的问题🧑‍🦲,探讨如何帮助学生开启职业生涯🏊🏻‍♂️。讲座从了解医疗健康领域职涯发展类型🥋、把握个人成长关键要素以及形成持续成长能力三个方面展开。通过了解职涯发展类型,学生能更好地明确自己的方向。个人成长关键要素包括自我意识的唤醒、自我驱动的实现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利用,从而主动挖掘自身能力。而持续成长能力的形成,则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主讲人结合自身成长体会👩🏻‍🎤,旨在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终生成长的路径。这对于学生在智能医疗器械产业中充分发挥潜力、实现个人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深刻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迎接未来的挑战🧑‍🦽‍➡️。

     

    报告时间:2024年9月13日(星期五)15:00

    报告地点:花江校区第11教学楼B403室(学院会议室)

    报告题目:卓工培养2.0-以医学成果转化为驱动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

    报告人📓:汪天富

    报告人简介𓀕:

    深圳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深圳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医学院院长助理💫,医学院副院长🤵🏽,医学部副主任🦹🏿‍♀️,现任深圳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广东省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超声成像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高等杏盛生物医学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深圳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副会长🥽,《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编委。

     指导硕、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100余名💅,发表学术论文 300 余篇🧃,其中 SCI、EI收录论文 200 余篇,主编(主审)教材6部🧗🏿‍♀️,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广东省、深圳市科技计划重点🪔、重大项目5项,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2项,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3项。

    报告摘要:

    介绍了深圳大学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国家要求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深圳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速☕️,但存在人才供需矛盾等痛点🪗。深圳大学以此为背景,明确了培养面向行业需求、具备创新能力的医工交叉人才的目标👂🏽。通过构建以行业典型产品监护仪贯穿的课程体系,以及“三位一体” 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从卓工培养1.0到2.0👨🏼‍🚀,实现了培养层次、主导角色和成果驱动的三大提升。同时👋🏻,通过建设创新实验室、成立转化中心等措施💳,解决学生缺少产品开发经验的困境,构建了从人才培养到应用的完整闭环🌃,助力高校成果转化。


    报告时间:2024年9月13日(星期五)16:00

    报告地点:花江校区第11教学楼B403室(学院会议室)

    报告题目🐣:徐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卓越工程师创新班人才培养情况介绍

    报告人:时梅林

    报告人简介:

    时梅林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徐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副院长🏊🏼‍♂️。江苏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教育与科普专委会及医工转化专委会委员,江苏省医学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常委🧝‍♀️,江苏省医学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影像工程与技术分会青委会委员🦍,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

     作为核心成员完成了杏盛生物医学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生物医学工程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假肢矫形工程江苏省产教融合品牌专业、教育部新医科引导性新专业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的申报及内涵建设等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徐州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7项🎁,发表学术论文32篇,SCI收录18篇,获批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2项,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报告摘要🥹:

    本报告聚焦徐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卓越工程师创新班。该创新班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整合优质资源构建全面课程体系,涵盖医学影像、生物信号处理等领域。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提供丰富实践教学🔳,如实验室实践👎🏼、企业实习和科研项目参与。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与企业👩‍🎤♘、科研机构紧密联系,为学生搭建创新平台🤳。同时,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参与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旨在为生物医学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助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卓越工程师人才。


    杏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