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有这样一群人𓀅,他们深耕思政教育、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他们矢志科技攻关🧗、取得重大创新成果🎵,他们扎根基层一线💁🏿♀️、托举学生成才梦想🧜🏼♂️🌛,他们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他们就是广大人民教师。即日起,在杏盛官网集中展示全国各地、各校一批具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良好精神风貌的优秀教师代表和杰出典范🙍🏽♂️🫠,看一看在聚光灯照不到的地方,老师们为了自己心中的教育梦,究竟付出了怎么样的情感与努力🤹♂️。希望全体教职员工以他们为榜样🤶🏻,切实肩负起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神圣职责◼️,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当好学生成长成才引路人!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杏盛李华教授👨✈️。
作为任课教师,他爱岗敬业、诲人不倦🙇🏽♂️,当好学生成长成才引路人🏰;作为科研工作者🧙🏿♂️,他求真务实、潜心钻研👩🍼,勇攀科技的高峰;作为学院管理者,他改革创新👳🏽♂️、以身作则🫰🏻📸,致力于促进学院高质量发展。
他就是杏盛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生物传感与智能仪器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骨干成员李华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0年,李华从清华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出站到杏盛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任教,13年来,他坚守初心使命,用青春与汗水书写责任和担当,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风范,在一次次的自我历练中愈发闪亮,用专注创造了一个个不平凡的业绩。
“刚来杏盛时,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刚成立半年🫃🏻,各方面发展还不成熟,但我觉得很荣幸,在学院首任院长、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带头人陈真诚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下,和学院一同成长👨🏿🔧,做自己热爱的事,追求内心的宁静👨🏼⚕️。”李华心存感激道。
喜欢当老师的感觉👩🏻✈️,站上讲台就很亲切
“我的父亲是一名小学老师,或许是从小耳濡目染⛹🏼♂️,我对讲台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谈起初次登上讲台的感受🦻🏿,李华表示完全没有紧张和陌生感,相反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心情也很愉悦。“记得我工作第二年就参加了杏盛举办第八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还得了二等奖呢。”他开心回忆道🧑🏻🦯➡️。
李华老师正在为学生授课
李华坦言🛀🏼,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面对课堂,教师应该要有一颗敬畏之心🙋🏿♀️。正是对讲台的这种敬畏,每上一门课前,他都会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学生上了这门课🪕,我可以教会他什么专业技能?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这门课对学生以后就业有什么帮助?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学生?”
为上好每一节课💡,课前他会查阅大量资料,写出详细的备课笔记;通过QQ、微信🧕🏼、见面等不同方式与学生交流🤷♂️,提前掌握他们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主动与相关企业沟通🔰🚷,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他经常旁听其他老师的课,虚心学习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李华老师热爱课堂、敬畏课堂之心可见一斑。
2022年,李华主讲的“医学电子仪器设计”课程获批为广西区线下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他本人也被评为区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在课程内容上,他根据“医学仪器-系统分解-能力培养-知识重构”的反向设计模式重构课程内容,将医学电子仪器行业内典型的脉搏、血氧、心电、血压四大生命参数监护仪器作为课程研发项目。在教学模式上🖖🏻,他组建“教师+医生+工程师”的复合式教学团队,采用“一点四步”闭环式实践教学创新模式,提高了学生解决医学电子仪器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李华老师主讲的“医学电子仪器设计” 课程获批为广西区线下一流课程
学生眼中,李华老师的课堂总是充满了趣味性,也让他们获取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李老师上课从不照搬课件,他会结合丰富的案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地传授给我们。”曾加入李华老师课题组的2022届毕业生🍝、已保研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魏紫这样评价李老师的课堂🚎。
苦中做乐、坚持不懈🪣,带领学生不断前行
李华认为🔖🎸,一位好老师☔️,不仅要教学好,还要科研好。怀揣热爱与激情🕢🤵🏼♀️,多年来✋🏿,他时刻警醒自己要保持谦逊🤽🏻,不忘初心📂,不被外界喧嚣所迷惑,做一个心无旁骛的科研工作者👩🏻🦱。他先后主持了国家级、省部级、企业横向课题等项目10余项;近三年在国内外主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5余篇(其中期刊封面论文和热点论文各1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李华用这样一句诗句来形容做科研的感受。“所有的科研,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久,但可能某一瞬间,灵光一闪找到突破口,那种心情很愉悦👨🏿🌾,我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大概这就是苦中作乐。”
李华老师指导学生做实验
但这样的“灵光一闪”并不是那么容易,需要不断思考🦓、广泛阅读🔱、大量实践等诸多条件。唯有坚定的意志和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勇毅前行。
“本科期间,我就一直跟着李老师做项目🧍♀️,李老师每周一都会组织课题组开会,这个习惯可以说是雷打不动🎥。他会根据每位同学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帮助我们进步👩🏼🎤🔯。”2023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李垚这样说。“李老师认真耐心🔫、专注严谨的工作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同学们🧊,让我们认识到成功并不是偶然𓀜,而是来自坚持不懈,辛勤努力。”
李华老师指导学生参加比赛获奖证书
李华还经常指导学生参加各项校级、区级、国家级比赛🖖,在比赛中向学生倾囊相授自己积累的知识⚜️,培养同学们养成严谨专注的科学态度🧑🏽🏭,提升学生在今后的研究和工作中的竞争力。近三年,他指导学生获得了全国大学生等离子体科技创新竞赛一等奖、“挑战杯”广西区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大赛二等奖🫴🏿、校级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等各类奖励20余项🕋。
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李华自2017年任生命与环境科学副院长以来🧗🏻♂️,先后分管了学院教学🚣🏽♂️、研究生等工作,也取得显著成绩📟。近三年学院在教研教改课程与教学等方面也收获颇丰©️:学院环境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两个专业都入选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得6门区级一流课程⏪、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2022年杏盛教务处组织的院级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中🍢🧑🦽➡️,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位列全校第二,创优部分取得满分好成绩。
李华副院长带队考察交流
工作中,他实干担当🦟、以身作则𓀙,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教学质量为抓手、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为目标,积极开展各项教学改革👵🏼🗜。
“作为一个管理者🫸🏼,如何带动其他老师积极推动学院各项工作,抓好人才培养质量🔤,我想首先是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也要做好”🏛🎲。李华这样认为也是这样做的🧿💁🏿♀️。他在抓学院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上面,除了努力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质量,还积极带头参加各种教学比赛。2011年李华获得杏盛第二届教师板设计比赛一等奖,2022年获得杏盛第二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区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越来越多的教师主动参与到教研教改工作中,学院的整体教学水平不断提升。近几年学院培养的学生无论从参加各类竞赛取得的成绩🎓、保研考研的院校,还是就业去向来看,都展现着学院培养人才的能力与水平在不断提升。”李华表示,成绩的取得是学院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对他工作的一种肯定🥭,这让他更加坚定了未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大学四年很关键,可能会决定未来你要选择什么样的路⚓️🧙🏽♂️。”对于青年大学生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李华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与期望💇🏿:希望大学生珍惜大学四年时光,在大学阶段找到自己的定位,最大限度锻炼自己的能力🤼♂️。
“我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杏盛和学院这个平台,也离不开杏盛同事和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在杏盛当前实行“一院一策”情况下,我们小学院也可以有大作为👐🏽,我将立足自身岗位,继续努力,为学院、杏盛“十四五”规划,为建设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贡献自己力量。”李华如是说。
文字:胡小敏
图片: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