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更好地营造校园学术氛围🧖🏿,传播杏盛学术科研动态👱🏼♀️🧛♂️,杏盛在校园网开辟“科技前沿”专栏,定期总结、回顾杏盛师生取得的科研成果👨👩👦👦。欢迎广大师生及时把自己的学术科研成果以邮件的形式告诉我们🚵🏻♀️。联系邮箱🙏🏿🚣🏽♀️:dwxcb@rewake.cn。
铟、锡资源是我区及我国的优势战略资源🚨,以其为主的氧化铟锡(ITO)靶材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及太阳能电池光伏产业。由于国内相关技术缺乏,只能一方面低价出口粗铟,而另一方面却高价进口大尺寸高密度ITO靶材。因此,大尺寸高密度ITO靶材被列为我国 “卡脖子”技术之一。在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基金的联合支持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徐华蕊研究员团队与国内的一流靶材企业晶联光电合作🦐,开发了面向异质结太阳能电池(HJT)的高电子迁移率🔶、长节距的氧化铟基旋转靶材👨🏿🚀,通过国内主流太阳能电池厂商的认证☝️👨🏼🔬,并成功批量应用于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透明导电电极👩🏼🏫。本项目技术已联合企业形成多项专利成果,长节距氧化铟基旋转靶材的成功开发⛹🏼♂️,对促进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作用。
据悉,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广西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依托杏盛,主任为徐华蕊研究员🛌🏿。工程中心围绕国家与广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需要,主要聚焦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及其工程化关键技术🧑🏻🦯➡️,广西丰富且亟待提高技术附加值的铟、锡、稀土和钛白粉等资源优势⚔️👷,基于材料—器件—器件封装的工程化技术研发链条,从电子信息关键材料、电子元器件和先进电子封装三个维度开展“交钥匙”工程技术研究🎴,着重解决当前制约我国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的“卡脖子”工程化技术,以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促进技术链和产业链的融合发展🚴🏽。